欢迎您来到北京明向文化发展中心官方网站!
中文版 | English| 010-65797473     18511222947
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整合心理学—成功之道微信讲坛(二)

时间:2015-09-23 点击率:

    今晚(810日)依然是500人的微信群。照旧,我先讲30分钟,然后留出60分钟答疑。据主办单位说今晚听众约一半是上次的老学员,另一半是新学员。所以我会重复一些上次基本的内容。我建议大家不妨先关注两本书:一本是Brant Cortright 1997年出版的Psychotherapy andSpiri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personal Psychotherapy,汉译题为布莱特寇特莱特的《超个人心理学》;另一本是Ken Wilber 2000年出版的Integral Psychology,汉译为《整合心理学》。


    超个人心理学在整合心理学之前,也可以说本身就是整合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最大特点:整合普通心理学当时三大主流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在人本主义之后出现了灵性关怀,把主流心理学与灵性结合成。


    最初的超个人心理学上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展开。当时正值美国反传统的社会、文化大革命,民权运动尤其是种族平等、女权运动思潮开始涌现。文化、生活领域出现大量使用娱乐致幻剂等现象,其目的是想体验超越的灵性;另一种反传统方式是美国和欧洲人开始实践东方禅,是追求空灵,解脱的超个人体验。约20年以后,超个人心理学逐渐地走出了超越却不接地气、天马行空的不成熟状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超个人心理学的“重心逐渐转变方向,试图寻找日常生活、一般意识中的神圣性”(《超个人心理学》,页7)。


    2000年,威尔伯出版了《整合心理学》。这本书从广义上阐述一切世间万有分为物质、生命、意识、灵魂(个人灵性的终极)和灵性(与万有相连的不二状态)。威尔伯运用常青哲学,使得层次等级非常规范,并划分为四个象限,左上象限是主观的单数,是“我”,左下象限是主观的复数“我们”,右上象限是客观的个体“它”,右下象限是客观的整体,农业社会、信息社会、宇宙等。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产生影响,我们需要观察对照我们成长时哪个象限做得不够,哪个象限缺失。


    威尔伯认为整合心理学不仅仅是灵性的心理学,而是在个人层面,个人跟文化、个人跟社会、个人跟自然、科学的整合。怎么全部拿进来,治疗的时候都用上去?比较大范围的来看,四个象限,各种学科都要整合进去。


    至于说实际操作,整合心理学也好、超个人心理学也好要看用什么技术,技术本身不能确定这个疗法是什么,要看理论框架、指导思想是什么,假设是什么,才能决定是否属于超个人心理学疗法。


    在处理个案上,咨询师若没有对个案灵性的考虑,那就不算超个人心火理学的应用。相反,虽然你没有用坐禅、冥想、灵修等词汇,但你时时关怀个案的灵性成长,那也是超个人疗法。


    举例来说,处理个人早期创伤,精神分析啊,认知啊行为什么都可以做,但不仅仅是修通或纠正信念,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疗癒内在小孩,使其转化成内在父母(本性疗法),就是超个人心理疗法。当然同时用各个疗法都是可以的,可以体验各种感觉;只要体验到广大无边的大我就算进入了超个人和整合的层面了。这种体会一定要让来访者体验,一定要有灵性意义的参与或开发出来,才是超个人心理疗法。


    整合心理学肯定是个潮流。整合取向、跨文化能力与寻证是当今国际心理咨询的三大潮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加第九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寇特莱特的会前工作坊(819-21日)和我本人(822日下午)的工作坊。工作坊更加偏重实际操作和体验。



1. 问:灵魂与灵性有何区别?


答:按寇特莱特的解释,灵魂是个人的灵性的终端,灵性是超越个人的更广大的连接,属于更高层面的智慧。威尔伯把灵魂(soul)对应于微细存有(subtle),而把灵性(spirit)对应于不二存有(non-dual)。




2. 问:口吃如何用整合心理学来治疗?


答:我没有接过此类案例。作为探讨,我想假如来访者愿意,可以通过静心、催眠、冥想等方法进入到安全宁静的状态,体会大我、高我。然后以此安然的心态做行为上的具体操作,如脱敏训练。



3. 性别问题的个案,男人想成为女人,怎样用整合心理学治疗?


这是一个比较前卫的问题。昨天我在加州整合学院所教的网络课程中有一个变性人,曾经是一位女性,现在想变性成为男性。美国一些开化的城市如旧金山、洛杉矶、纽约等地方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应尊重个人的选择。对于要不要治疗,这在美国属于民权运动的一部分。同性恋者、双性恋、变性人是否算一种病态需要治疗?这些人是少数群体,但一些前卫的思想者们,包括美国心理协会(APA)已经不再把这些人看成病态,不能因为他(她)们人数少而歧视、打压他(她)们。我们国内心理学界似乎也已转向一个宽容的态度。


要弄清楚来访者是否真的要变性?多尊重来访者的心意,澄清他(她)的顾虑,再根据他(她)自身对生活假设、价值取向等沟通。如果咨询师反对变性人,反对同性恋者,涉及到咨询师自己目前接受不了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那就坦陈相告或最好及时转介。


超个人与整合心理学非常注重来访者躯体、心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关怀灵性层面,即超越个性、超越社会的广大幽远的意识连接。虽然变性人的情况可能已严重地影响了来访者的社会功能,他(她)需付出一定代价,但还是有些支持系统(同类人物、机构)的资源。如果他(她)能与更大、更高的灵性连接,那他(她)就有更多的支持资源。




4. 灵性在心理学上该如何运用?


灵性在心理治疗、心理成长方面的运用,首先要有体会,把受理性局限的认知不断扩大、心胸开阔。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静坐、通过冥想,通过祈祷等。意识境界决定认知行为。



5. 内在小孩如何转化内在父母?


内在小孩,如何感受创伤,如何和他在认知方面对话?米衫的本心疗法认为创伤是一种能量,不断感受呼吸、感受流动,就有可能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体验到空旷安宁的自我本性,即内在父母。通过催眠、冥想、禅修等方法,让来自访者达到宁静而有知觉,让她有安身立命的地方,这就是灵性父母(内在父母)。



6. 从小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怎样可以找灵性的父母,具体怎么操作?


吾心安处便是家。安宁、舒服、无烦恼的身心愉悦、通畅,有这种内在的感受就找到了内在父母。感受创伤、处理情绪,在催眠状态下也是可以做的。禅修最常用、最安全的安心的技术是观呼吸。




7. 能否从心理学角度讲讲佛教中苦灭谛、十二因缘从无明到老死的逻辑关系?


佛教认为人生有8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但心理学并不认为什么都是苦的。创伤是苦的。美国超个人心理学元老格鲁夫博士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他的“围产创伤理论”:孩子生下来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有挣扎,常常伴有很多创伤,围绕生产的创伤。格罗夫围产理论超越了弗洛伊德成长阶段的理论。前者认为后天成长的发育及其问题不仅存在于口唇期、肛门期等,还要追溯到生产前期。生产过程伴随许多痛苦,并且这些创伤很可能给后来的成长埋下了阴影。所以生是苦的。


佛教从非常冷静的角度看待生老病死,一切都在无常、无我、变化当中。当然原始佛教与大乘佛教的态度有所不同。禅宗里云门禅师说,“日日好日”。心理学角度不光讲心理障碍及其治疗,也讲人的正向潜力的开发(如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我想人生苦乐参半,最需要的是开发良好、平和的心态面对正面、负面的种种情绪。




8. 美国布赖恩魏斯博士,做前世回溯催眠治疗,是属于整合心理学领域的一种吗?


毫无疑问属于超个人心理学。



9. 人生实相是怎样的?


从世间角度讲:五味杂陈、苦乐参半、喜怒哀乐、欢喜的、悲伤的、成功的、失败的等等一切组成了人生的实相(实际相状)。


从禅定角度讲:实相是不加分别地觉知自我与宇宙间森罗万象同体、迁流不息。



10. 边缘型人格该怎么做?


可多了解辩证行为疗法(DBT)。 DBT整合了禅修、感受当下的理念和技术。禅修使人灵性打开,又能落地、贯彻于日常生活的话,一定大有帮助。超个人整合心理学,淡化标签,注重开发、扶持、安住灵性之本。



11. 身心灵成长如何在心里咨询和心里治疗中整合、运用?


所谓身心灵成长就是指躯体、心理和灵性三者的整合成长。当今超个人疗法里有个躯体导向的疗法(somatic psychotherapy) 比较全面的融合三者。治疗从感受身体的感觉和相应的情绪入手。呼吸、冥想可以帮助躯体不适部位舒展开来,意识进入空广状态。中医讲每个症状和情绪都对应躯体某个部位,如:眼睛涩是肝脏不好、舌头有瘀滞是心脏不好、气色显黑是肾脏不好等等,可对应治疗。当然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能代替医疗。



12、总是纠结金钱、法律、债务偿还该从哪里开始,引向哪里?


是否能从目前最纠结的地方开始?开始时我讲到了,超个人心理学从1990年代中期左右开始落注重地。所以,在社会层面的是非曲直,应该寻求社会、法律的途径解决。如果觉得向外寻求解决的机会很渺茫了,就可以向内看。四十而不惑。荣格把四十岁前的人生比作人生的上午,向外追求、成家立业;四十岁后是人生的下午,应该向内看,多做慈善、面对关怀。